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(如细菌、立克次氏体、病毒等)及其代谢产物,经过人工减毒、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,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剂。疫苗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模拟自然感染过程,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和免疫记忆。
疫苗主要分为三大类:人工主动免疫制剂、人工被动免疫制剂和新型疫苗。
人工主动免疫制剂
包括灭活疫苗、减毒活疫苗和类毒素。
灭活疫苗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病原体杀灭制成,比如甲肝疫苗、流感疫苗、狂犬疫苗等。灭活疫苗在人体内不能繁殖,刺激时间短,要获得持久免疫力需多次重复接种。
减毒活疫苗是人为使病原体发生变异,毒性减弱,但保留其免疫原性。常用减毒疫苗有卡介苗、麻疹疫苗、脊髓灰质炎疫苗等。减毒疫苗在体内有繁殖能力,免疫持续时间较长,效果优于灭活疫苗。
类毒素是一种细菌毒素,在经过化学处理或者加热后会被抑制毒性,但仍会保留免疫原性,用类毒素制作的疫苗可以对引起疾病的细菌部分产生免疫力(这种免疫力针对致病因子而不是病原体本身)。常用的类毒素有白喉类毒素、破伤风类毒素等。类毒素在体内吸收慢,但能长时间刺激机体产生更多抗体,增强免疫效果。
人工被动免疫制剂
包括抗毒素、人免疫球蛋白制剂、细胞因子制剂、单克隆抗体制剂等。主要是通过将含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注入人体,使机体被动地获得特异性免疫力而受到保护。这些免疫物质并非由被接种者自己产生,因此免疫效果维持时间短暂,一般约2~3周,主要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。
新型疫苗
新型疫苗大多是采用区别于传统灭活、减毒的新技术制成的疫苗,包括亚单位疫苗、合成肽疫苗、基因工程疫苗等。
亚单位疫苗是通过蛋白质水解,提取、筛选具有免疫活性蛋白质片段制成疫苗,只包含病原体的特定免疫原性成分,不含完整的病原体。重组疫苗、多糖疫苗、结合疫苗、病毒样颗粒疫苗都可以被归类为亚单位疫苗。常用亚单位疫苗有乙肝疫苗、带状疱疹疫苗、人乳头瘤病毒疫苗、肺炎疫苗、脑膜炎疫苗等。
合成肽疫苗是使用合成的肽段作为抗原,这些肽段是病原体(如细菌、病毒或其他微生物)表面或内部蛋白质的一部分。合成肽疫苗可应用于抗疟疾、抗人免疫缺陷病毒等,并在某些特定领域(如癌症治疗性疫苗)显示出潜力。
基因工程疫苗是使用重组DNA技术克隆并表达保护性抗原基因,利用表达的抗原产物或重组体本身制成的疫苗。主要包括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、基因工程载体疫苗、核酸疫苗及基因缺失活疫苗等。
参考文献:
[1] NMPA:疫苗科普.
[2] 李婷婷,柳欣林,张芝晴,等.疫苗免疫原的研究进展和趋势[J].中国科学金,2020,34(05):554-564.
[3] Nardin E. The past decade in malaria synthetic peptide vaccine clinical trials. Hum Vaccin. 2010 Jan;6(1):27-38.
[4] 印春生.合成肽疫苗研究进展[J].中国兽药杂志,2005,(11):33-37.
[5] 李洪珊,李殿玉,李向茸,等.病毒类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[J].西北民族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24,45(01):40-53.
供稿 / 医学部 田茹
|